慧聪皮革网讯,如果说,整个一季度出口增长4.9%、进口下降17.3%的数据还能让人接受,那么3月份当月进出口同时两位数下降,特别是出口下降14.6%,应该是绝大多数人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前2个月中国出口增速还是15.3%,到了3月份突然出现180度大逆转,这到底是怎么了?
官方的解释,大意是今年春节比较晚,3月份大部分时间还在农历正月里,出口企业还没大面积开工。如果剔除掉这个因素,3月份出口下降4.4%,一下收窄了10多个百分点。这样的解读,虽说可以理解,但从1~2月的增长转为3月的下降,恐怕还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以笔者的看法,外部市场需求疲软首当其冲。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较2月份下滑0.2个百分点,海关总署公布的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中的新增出口订单指数较2月份下滑2.1个百分点,外需萎缩明显。3月份,在中国主要出口市场中,除了对印度出口增长1%外,对其他主要出口市场均同比下降。如,对美国、东盟、巴西和南非出口同比下降7.7%、8.9%、8.4%、5.3%;更为厉害的是,对欧盟出口下降18.7%、对日本出口下降24.4%、对俄罗斯出口下降50.2%。
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保持强势也使得形势雪上加霜。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去年9月创出的新高,到今年2月连续5个月被打破,可以预计这一纪录将在今年3月份被继续打破。在外需疲软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成为阻挡出口的又一障碍。3月份,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升值势头明显,加剧了对欧盟、日本出口的恶化。
还有,综合成本居高不下削弱出口优势。虽然近期原材料成本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劳动力、融资、环保等成本依然居高不下,传统外贸竞争优势正在被削弱。海关总署对近3000家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3月份有56.2%的企业反映出口综合成本同比增加,其中分别有61.8%的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在同比上升,有37.5%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在上升,有33.4%的企业认为汇率成本有所上升。对成本最为敏感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纷纷下降,纺织品下降28.8%、服装下降35%、箱包下降19.3%、家具下降15.2%、鞋下降26.5%、塑料制品下降24.4%、玩具下降21%。
其实,要回答3月中国出口“怎么了”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说清楚未来中国出口要“怎么办”?政府要做什么?企业要怎么做?
笔者认为,对政府而言,去年以来,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商务、海关、质检、财税等部门也出台了配套措施。但政府当下要做的,是实实在在地抓好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让外贸企业能真正享受政策红利。各个外贸领域部门之间要进一步加强协调,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增强外贸企业的信心,营造良好的环境。
对外贸企业而言,要看到政府部门的这些“定心丸”。但作为外贸主体,企业不能只看政府唱“独角戏”,自身也要积极主动地致力于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和经营模式创新,从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转型,用创新驱动发展,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只有中国的外贸企业做大做强,中国外贸才能做大做强;只有中国的外贸企业能够抵御住国际国内严峻复杂形势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国外贸才能保住全球市场份额,实现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