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高增长背后的利润危机
喜!
长沙海关近日公布了今年1-2月份湖南出口数据,其中陶瓷产品(以下简称陶瓷)出口11.1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5倍。作为全国三大瓷都之一的醴陵,2014年陶瓷产业完成工业产值490亿元,增长15.4%,出口创汇近8亿美元。
忧!
然而,据长沙海关分析,湖南陶瓷出口数据虽然节节攀升,但是本土生产型企业却发展缓慢,“内功”不足,出口产品中,绝大部分属于贴牌生产。
【成就】湖南陶瓷大步走出国门
今年初,湖南的陶瓷出口又一次迎来了“开门红”。
长沙海关统计,今年1-2月份湖南省出口陶瓷11.1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5倍。其中,家用陶瓷6亿元,增长1.6倍,占陶瓷出口总值的53.5%;出口建筑用陶瓷3.56亿,增长39.7倍,占30.7%。
如今,湖南的陶瓷更多的是面对国外的市场。华联瓷业——湖南最大的陶瓷出口公司,主要出口日用瓷器。去年华联瓷业的出口额为7000万美元。“国际市场占据了75%的业务量。”该公司一位欧姓营销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如今华联瓷业已与宜家、星巴克等跨国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去年,公司与宜家的业务量是1500万美元,与星巴克是120万美元。”
当下,湖南的瓷器已经成为一面旗帜,正大步走出国门。株洲醴陵出产的釉下彩瓷,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其生产的日用瓷占湖南省的94.7%,全国的17%,世界的10%,居全国第三位,生产的电瓷居全国总量的45%以上。
截止到2014年,醴陵市拥有陶瓷企业6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9家,陶瓷产业完成工业产值490亿元,增长15.4%,从业人员近15万人。陶瓷产品发展到5大门类4000多个品种,拥有4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出口名牌产品和32个湖南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
当下,株洲市早在几年前就提出,要将陶瓷产业打造成为千亿产业。
【隐忧】绝大多数企业贴牌代工,最大利润流向国外渠道商
就在湖南的陶瓷出口数据大步增长的同时,背后却藏着不少的危机。
“由于没有自主品牌,整个陶瓷行业利润率偏低。”华联瓷业的上述负责人表示,公司与宜家、星巴克的合作都是代工,“进驻宜家的门店之后,我们生产的瓷器都会打上宜家的牌子,最大的价值都被他们获取了。”
没有品牌,让醴陵陶瓷成为一个门槛极低的行业,一些小老板稍微有点资金就可以买几套设备,开一个小工厂营生。带来的恶果即是“同质化严重,大家都在拼量拼低价,没有能力投入更多的成本研发新产品以及高品质的产品。”湖南陶韵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文智勇说。
据介绍,陶韵去年的出口量是1700万美元左右,主要通过代工的渠道出口。“我们只能通过寻找国外的渠道商,再由他们贴牌销售,我们无法直接与消费者对接获取最大利润。”文智勇表示。
曾参与红官窑创建的釉下五彩国瓷研究专家王界明表示,湖南醴陵陶瓷多次荣获国际金奖,并被当作国家领导人的生活用瓷和礼品瓷,但是由于长期忽视品牌经营,造成了醴陵陶瓷“有奖牌无名牌”的尴尬状况。
株洲海关的统计材料表明,在醴陵出口的陶瓷中,绝大部分属于贴牌生产,即使自主品牌做得好的企业,贴牌比例仍然高达70%。“目前我省陶瓷产品自主创新的品牌较少,中低端产品占很大比重,大部分产品只能靠贴牌代工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利润微薄。”
成本连年上涨,价格竞争严峻
当一样产品没有自主品牌时,客户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考虑更多的将是价格因素。在成本上涨之时,市场上还要拼谁的价格最低,企业自然无法将利润做大。
“从2009年开始,湖南的瓷器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华联瓷业的欧姓负责人说,除了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之外,运输、原料等相关的成本都在攀升。
氧化锆是釉下彩上色的主要原料之一,对于闻名世界的醴陵瓷来说,它的用量并不小。“氧化锆的价格已经从2009年的1万元一吨涨到了现在的2.3万元/吨。”华联瓷业的上述负责人说。
另外,还有瓷泥的价格。数据显示,本地生产的瓷泥500元-600元/吨,而外地精制瓷泥要2500元-2600元/吨,尽管外地瓷泥比本地瓷泥贵了 2000元/吨,但本地厂商仍然宁愿到外地购买,原因就在于本地生产的瓷泥达不到生产高档陶瓷的要求。
另外,在王界明看来,株洲陶瓷缺乏产业专业化的陶泥、釉料、制模、包装配套,大多数陶瓷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泥、釉、模”制作环节,导致投资重复、资源浪费与陶瓷产品成本上升。
直到今年3月9日,醴陵的首个标准化泥釉模配置中心才正式投产,为企业提供泥、釉、模三大陶瓷原料。
人才匮乏,难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关注微信公众号“九正陶瓷网”;关注有惊喜,扫码阅读《为什么做生意的老板都要买豪车?算完账才明白》的精彩内容!九正陶瓷网交流群:8012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