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增长7%,为2009年来最低,达到中央政府心理临界点。这个数据比市场预期好,数据稍微调一下,就是7的上下。该数据环比下跌,因此7%并不是最低值。
导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原因是投资增速下降,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75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5%,增速放缓。从分项看,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4.4%,民间投资增长13.6%,表明民间资本投资谨慎,目前稳增长仍要靠国有经济。由于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因而民间投资增速低于国有投资增速,显然不利于整体经济改善。在经济继续下行趋势下,未来政府要通过扩大总需求来维持经济增速,恐怕还得靠政府投资,不得不回到老路。虽然民间投资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但这不仅需要政府继续改善投资环境,还要期待经济能够稳定下来。
房地产投资是支持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很显然,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一季度数据表明,房地产投资继续回落。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1-2月回落1.9个百分点,显示3月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下降,开发商不看好后市。
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短期与住房去库存缓慢有关,长期则与经济周期、货币周期和人口周期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一季度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18.4%,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20.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9.2%,住宅销售面积下降9.8%。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32.4%。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长24.6%。
各项房地产数据都处于下降态势,因而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稳定房地产的政策并不会见到效果。由于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可以认为,房地产不触底,中国经济就不会触底。
一个更好选择是,一方面鼓励住房消费,另一方面要放弃维持房地产的做法。长痛不如短痛,将有限资源放在公共产品投资,并鼓励民间发展新兴产业,才是政府调控方向。
消费增速虽然稳定,但也属于低速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71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6%,实际增长10.8%,增速即将破掉两位数,显示消费增长缺乏动力。这主要是经济增速下降,居民收入受到影响,再加上通货紧缩压力增加,也抑制了居民消费欲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2元,同比名义增长8.3%,实际增长7%,低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也验证了城市经济增长缓慢的状况。
与整体数据较差相比,结构调整继续见到效果。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51.6%,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8.7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升级继续进行中。如果宏观政策继续支持服务业发展,除了维持经济增速外,也能保证就业。当然,考虑到经济下滑明显,政府保住7%增速的欲望强烈,因此宏观调控将着眼于短期利益,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毕竟第二产业投资对经济总量贡献来得更快。可以预见,除了加大公共产品投资,政府将会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增加新疆和福建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具有战略意义,更能短期拉动GDP,可谓一举两得。
另一个可喜数据是工业内部创新升级步伐加快。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装备制造业增长7.7%,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0和1.3个百分点。这是推进发展新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国家战略的结果,未来仍可期待。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61,比上年同期缩小0.05。这反映了一枚硬币的两面,好消息是农民生活会变得更好,坏消息是,这是城镇居民生活变得更差的结果。
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一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6%。这也是硬币两面,一方面环保意识提高,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处于调整期,增长缓慢必然导致能耗降低。
总的看,经济数据变坏,宏观经济仍在下行过程中,何时触底,仍无法预测。目前政府不断推出反周期措施,虽然可以延缓经济下滑速度,但不会改变经济调整趋势。还是那句话,中国经济调整是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过程,没有中国经济触底,全球经济就不会复苏。所以中国经济复苏不能依靠世界,只能靠自己慢慢消化吸收前期政策失误带来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