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建材家居行业从最初的粗放无序到精细规范,近几年,连锁家居卖场,本土传统卖场,品牌精品店等几大家居模式齐头并进,竞相绽放。一时间,乱花渐入迷人眼,厂商、经销商与家居企业之间的博弈加剧,是选择富丽堂皇的连锁卖场?还是选择精准稳健的本土卖场?笔者认为,如何借助平台创造自身价值,才是重中之重。 巨头并非避风港 近几年,连锁家居卖场的风光远不如从前。随着知名家居大卖场的激进扩张,将所有家具从业人员都卷进了这场实质是由货币泡沫所带动的行业大迈进之中,适逢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厂商和经销商跟着连锁家居的步伐疲于奔命,开了店却又门前冷落,无人购买。要求退租的、撤场的、被逼续约的,好不热闹。 笔者了解,建材家具经销商的成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产品进货费用、卖场租金、日常开支。近些年,以上各项成本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给经销商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随着政策锁紧,高端家居市场需求下降,消费者日趋理性,随之带来的卖场生意冷淡。但与之不匹配的是,随着大卖场数量与日俱增,卖场容量远超市场需求的应有容量,这导致市场蛋糕被摊薄,单位店面销量下滑。在此情况下,财大气粗的卖场在装修上极尽奢华,租金却越来越贵。为匹配其高冷形象,商场方对入驻经销商的门店形象提出特别高的要求,装修投入动则几十万,此外,随着连锁卖场员工薪酬、水电费、宣传推广费、促销活动费等店面日常运营费用迅速增加,积小成大,让经销商们叫苦不迭。 行业内所熟知的是,连锁门店所到之处总能造成抢购铺面的繁荣景象。据内部人士透露,这得益于连锁卖场强大的招商团队,炒作争抢盛况、节奏性放开政策、竞拍模式占位等,大多数经销商不明真相,缺乏理性思考,匆匆交纳诚意金,一旦交钱,商场即有制约投资者的资本,投资者将不得不被迫接受商场方之后的种种霸王条款,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笔者了解,好位置、强品牌、优政策是必然;小品牌、边角位置、高租金是常态。在连锁卖场严密、极具针对性的招商体系下,投资者越要理性,保持清醒头脑,避免成为饥饿营销下的牺牲品。 刚需市场仍占主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扭转奢靡成风的不良社会风气。最近几年的房产调控政策不仅对房地产本身造成巨大压力,对房产下游的建材家具行业也有一定影响。但笔者认为,从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建材家具行业正处于成长中期,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二,从短期来看,市场对家具的刚性需求仍然很大。其三,受社会节俭朴素大环境影响,高端名品建材家具的需求将会进一步紧缩。其四,随着国家加大保障房建设的力度,市场对中低端建材家具的需求量会逐步加大。由此可推断,刚需市场仍然占据市场主体,中低端建材家具市场在未来十年将大有可为。 据了解,五一的广州家具市场已显端倪,高端型家具遇冷,实惠型家具走俏,家居消费开始向理性回归。笔者认为,建材家具企业只要紧跟国家政策,根据市场行情及自身优势坚持准确的市场定位及产品供应结构,不盲目跟风,就一定能激发潜在市场,在家具市场的风雨变化中游刃有余。 好平台助力商商共赢 众所周知,选择一个好的平台至关重要。不迷信巨头,只信赖适配,寻找到一个适合的平台,就如同站到了一个有利的风口,能产生1+1>2的效果。河西的建材家居市场向来以中端占据主流,积极解决刚需市场的需求,如安居乐家居建材广场,定位清晰,致力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平的品牌建材家具,深受消费者信赖。在近几年风起云涌的家居行业激烈竞争中,这种亲民的品牌建材家具商场始终坚持自己的态度,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消费者、品牌经销商、商场三方共赢。笔者认为,好的经营平台不是炒作出来的,应该是扎扎实实、勤勤恳恳经营出来的;好的经营平台不是金钱广告砸出来的,是通过消费者的口碑沉淀下来的,消费者认可的商场,才是最有吸引力,最优质的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