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32层,平均2天建造一层…… 5月28日上午10点08分,随着最后一根钢梁的吊装完成,采用国内最先进的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建造的钱江世纪城人才专项用房11号楼顺利封顶,实际工期仅60天。 众所周知,钢结构建筑以轻快好省著称,其施工速度、工程质量都要大大优于传统混凝土住宅,而相对于PC(预制混凝土),钢结构在工程质量、居住体验、社会效益上也要更胜一筹,更不用提在运输半径上和运输成本上的极大优势。 因此,早有专家预言,如果有低造价、居住体验好的钢结构住宅技术产品诞生,住宅产业革命就将到来。 事实上,此次杭萧钢构所采用的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组合结构住宅体系,就是这样一套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钢结构住宅体系:华东建筑设计院总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汪大绥在参观该工程施工现场之后,诚恳地指出,这套技术真正破除了钢结构住宅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诸多瓶颈难题,是真正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 材料之“轻” 据介绍,钢结构住宅的“轻”主要体现在容重上。据了解,钢筋混凝土容重在25左右,钢材的容重在78左右。因此,要达到一定级别的强度时,显然钢材用量远小于钢筋混凝土,这样一来,不仅节材,钢结构住宅的重量也大幅减少,在住宅产业化背景下的施工模式中,钢结构住宅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以杭萧钢构为例,随着运输半径大幅扩大,其在国内生产的构件,常常跨越大洋,用于其在国外项目的使用。相比之下,混凝土以及PC用卡车运输“楼房”的做法,显然不适应市场需求。 同时,钢结构自重轻,地震作用小,更易于采用结构振动控制措施,减弱结构振动,结构的抗风、抗震能力更为优异。 建造之“快” 没有锈迹斑斑的脚手架、没有散落一地的建筑垃圾,工地几乎看不到工人,大家像儿时搭积木一样将各种结构组件拼装在一起……表面上看,钱江世纪城人才专项用房11号楼的施工现场“冷冷清清”。事实上,工地只是最终的“舞台”,施工现场各式各样的施工部件,都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进行标准化生产,工地只是一个用来机械化组装的场所。 “2天一层不是极限。”在11号楼的施工现场,穿着整齐的工人告诉记者,钢结构的“快”是其降低造价的“杀手锏”,这样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建造方式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的现状。“工期缩短,资金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都大大下降。” 质量之“好” 当前我国的建筑工艺依然延续传统模式,大部分要依靠现场湿作业、“劳动手工制造”的住宅生产方式。但是因为工人能力水平的局限和建材性能,这种施工生产方式容易导致建筑后期出现质量问题。 据杭萧钢构副总裁陈瑞介绍,由于采用标准化制作、工业化生产,可以从工厂就严控施工标准,更能实现主体结构精度误差以毫米计算,过去住宅建造质量参差不齐的格局将得到根本性改变,由钢结构住宅引领的建筑质量革命已经到来。 造价之“省” 传统混凝土住宅费时、费材、费环境,相较之下,钢结构住宅省时省力、节材节能、绿色环保的综合社会效益是其最具竞争力的要素。 作为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钢结构建筑节材环保已是行业共识,也代表着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大背景下,住宅产业发展的不二方向。但是要想进行大规模的应用,“省钱”才是众多住宅开发商最关心的问题。 据介绍,杭萧钢构最新研发的“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组合结构体系”已申报专利并投入应用,作为国内自主创新的新一代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其成本相较于PC(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可以降低10%-20%,主要来自于运营管理、融资贷款、劳动力等方面成本的缩减。 建造轻快好省的钢结构住宅 “在传统住宅建筑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性能良好的结构,可随建筑功能布局变化调整墙体布置的位置,建筑适应性好。”杭萧钢构集团副总裁兼总工程师杨强跃介绍,从结构上来看,是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的革新。除了结构体系上的关键性突破之外,其在整体技术系统性的开发探索,以及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也为新一代钢结构住宅的市场推广,奠定了充分的基础。 目前,杭萧钢构已经以此套技术体系与多家房地产企业展开技术出让合作,陈瑞告诉记者,与地产企业的合作,有效打破了行业壁垒,能够最大化地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技术革新,能让轻、快、好、省的钢结构住宅早日进入寻常百姓家,让老百姓尽早住进安全、舒适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