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此项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的计划,能否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让近些年有些疲软的中国家居行业实现弯道超车,是家居行业企业经营者们迫切想要知道的答案。 近年来,代表着工业4.0发展方向的定制家居市场(通常称定制家居)成长迅速,年增长率在50%以上。作为国内整体衣柜行业的先行者,班尔奇从2003年成立,就始终坚持走个性化定制道路,积累了丰富的定制家具实践经验并形成完善的定制家具解决方案体系。 在此前的上海建博会期间,班尔奇·全屋定制携手新浪家居,打造中国家居工业4.0创新论坛,全面呈现了班尔奇家具工业4.0思想体系,并首次披露了“生产即服务”,“软件定义工厂、软件定义企业”,“制造企业都是信息科技企业”等理念。 论坛期间,新浪家居记者专访了班尔奇·全屋定制副总经理叶家斌先生,他分享了自己对家居工业4.0的理解以及对家居行业的前景展望。班尔奇·全屋定制副总经理叶家斌接受新浪家居采访
家居工业4.0是一种高智能化运营模式 结合班尔奇对家居工业4.0多年的探索,叶家斌告诉记者,这是建立在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从而让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指导柔性生产制造的过程。在他看来,家居工业4.0就是一种高效、精准的高智能化运营模式。 叶家斌坦言,近年来,班尔奇一直在为这个目标不断探索、变革。但早期,由于经验的匮乏和范本的缺失,班尔奇走了很多弯路,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和巨大的时间成本,甚至一度让企业濒临生死边缘。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凭借决策层的远见、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敢为人先的魄力,班尔奇终于在2015年取得了喜人的实质性成果。 谈到这项成果,叶家斌显得成竹在胸:“经过多年的努力,班尔奇在今年成功构建了家居工业4.0的运营模式。”据他介绍,这个运营模式就是通过全新建立的CRM客户端管理系统、AD前端设计系统、MV后端生产系统和ERP内部管理系统,结合全新的行业领先的智能生产设备流水线,实现企业从客户需求获取、设计服务、报价、下单、买单、生产拆单、计划排产、生产加工、包装、出入库、物流、安装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智能无缝对接。 叶家斌表示,通过这样的运营模式,能够实现在制造环节完全不依赖于人,把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出错率降至几乎为零。从而实现更高的产品质量、更低的综合生产成本和更短的交货时间,进而赢得终端用户和经销商客户更高的满意度,最终达到预期的投资回报。 家居行业到了价值回归的阶段 近年来,房地产的低迷,导致整个家居行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家具企业倒闭、关门的新闻层出不穷。在叶家斌看来,这是国内家居行业的市场现状真正到了价值回归阶段的信号。 在房地产泡沫逐渐被挤干之后,刚需房更加凸显。原来过度膨胀和虚高的房价在进入买方市场后,必然要经历洗牌的阶段。叶家斌认为,这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这个严峻、残酷的市场中,只有那些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家居企业才能留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叶家斌希望政府、媒体能支持和组织一些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促进产业进度的活动和宣传。他也提到,正如此次与新浪家居组织的第一届中国家居工业4.0创新论坛,通过班尔奇自身的真切体会,让更多的家具企业尽快建立起适应新时代趋势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及早做好企业转型或升级的准备。 叶家斌向记者透露,在构建了家居工业4.0体系后,电商将成为班尔奇战略规划的重中之重,目前班尔奇已经进入到整个电商体系的深入规划和筹备阶段,今年下半年会正式推出市场。 对于越来越多的家居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班尔奇并没有盲目跟风。叶家斌告诉记者,目前班尔奇正在有规划地逐步优化和完善企业自身方方面面的内部管理规范,把企业打造成为具备公众公司条件的规范化企业。等到条件成熟,上市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定制化市场是未来趋势 近年来,消费者对家具产品的购买习惯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他们更倾向于个性化的定制家具产品,叶家斌向记者坦言,这对家具企业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他说,对那些适应了成品制造的传统家具企业而言,他们并不适应也不具备技术条件来实现从需求到制造的柔性化生产,这一趋势对他们来说,就是挑战。 与此同时,越来越高的人工成本和极其透明的材料成本,导致传统家具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窄。他认为,传统的家具企业如果没有独特鲜明的竞争优势,就很容易成为被市场淘汰的对象。 虽然国内消费者的习惯正在发生变化,但他们对定制市场的认知还不高,另一方面,从整体水平来看,定制家居企业的设计服务和产品质量也还不够成熟。 但叶家斌认为,随着国内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特别是随着新一代的80后、90后成为市场消费主体,定制化市场必然会越来越大。因为这一代人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对家居个性化的要求更高,所以叶家斌觉得,即将到来的这个时代,是个性化需求得到前所未有膨胀的时代。 这些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就需要个性化家居定制的支撑,因而叶家斌坚信,要顺应这一趋势,就要实现零库存、按需求订单下达制造指令的柔性化生产模式,这将是定制化企业走向成熟和壮大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