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关于国内传统节日日渐衰落、呼吁“传统文化复兴”的声音越来越多,人们慢慢习惯了2月14号的情人节,渐渐开始享受12月25日的圣诞节,而中国传统的七夕、端午、元宵,甚至春节,却变得冷冷清清。祖辈们的慨叹,年轻人的狂欢。而这个现象,似乎在生意人“赚钱经”的作用下,变得愈发离谱。这里,笔者以家居行业为例。 “人造”节日 诟病的不只是遗忘传统 也许是家居企业家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让他们产生了“光复”中国传统节日的理想;也许是马云一次又一次的“双十一”惊人销售数字的诱惑,家居行业这两年频繁地“生”出了上百个节日。比如4月26日,世界无醛日,发起者:好莱客衣柜;6月13日,世界无螨日,发起者:舒达家居;6月18日,世界除螨日,发起者:慕思寝具;六月初六,中华晒衣节,发起者:好太太集团;红星美凯龙“鲁班节”,安华卫浴“文化节”、林氏木业“回家节”、九牧卫浴“花酒节”等等。 纵观这些“人造节日”,不同的是名字,相同的是都成为了企业降价、促销的手段。这并没有什么错,一来,节日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流量,二来大众消费者在节日期间会产生更多的消费欲望,追求经济利益本就是企业的经营法则。但随着这种“人造节日”越来越多,形式和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可以是原来毫不存在的某一天,可以是传统节日,甚至可以是一段时间,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多。 对于企业来说,人造节日的增多意味着消费者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多,可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反正大家都是搞活动,错过了这个节日,还有下一个,同质化从产品、技术、设计延伸到了营销,竞争变得更加惨烈;对于传统文化来讲,一旦这些“人造节日”将目光锁定在了传统的节日上面,节日期间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就会被漫天的“跳楼价”“甩卖”“疯抢”“打折”“盛惠”等信息所淹没,久而久之,让人们越来越多的忽视了那些传统文化的存在,直到忘记。而这些,也会成为日后企业被诟病的源头。 “往往在超市购物或网络购物时,看到商家们打出的促销口号,看到冰柜中包装得喜庆的汤圆或粽子,才会猛然想起节日快到了。”笔者身边一位姓周的朋友这样说到。又比如2015年6月18日,虽然与端午节只差了两天,但京东618大促、苏宁易购618、天猫年中大促、聚美优品618等各方的线上线下活动早已将“端午”两个字逼到了大众心中的某个角落,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尽管‘618’与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前后相差不到两日,但基本上已经忘记了端午的存在,屈原估计要哭晕在厕所了啊!” 面对此情此景,家居企业是否应该有所反思:在一个又一个的“人造节日”内创造一个又一个惊人销售数字的同时,是否也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个问题——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去哪里了? “人造节日”的重生 从企业的情怀开始 在世界无醛日的时候,如果企业可以摒弃传统的思维,比如推出一系列的除醛新品,降价、套餐等,反而去召集业内外的一些大佬和专家举办一次关于“除醛”“环保”“健康”等主题的论坛、沙龙、峰会等等,然后借助媒体的力量,来唤醒消费者对于健康家的认知,也号召所有家居企业生产研发健康产品,笔者相信消费者和业内外专家人士会对其刮目相看; 在“鲁班节”的时候,如果企业可以考虑不去展出各式各样的新品、手工艺,而是去组织一些手工设计大赛、为工匠们送祝福等活动,真正地向当代人传承鲁班大师的精神,表达对工匠、工人们的敬意,久而久之,笔者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那份“工匠精神”走进企业,抱以信赖和敬仰; 甚至在“回家节”的时候,如果可以,给公司的所有员工放一天假,送他们一张回家的车票,让他们把这份家的温暖带给家里的亲人朋友,那么这份深情就会成为对周围的普通人最好的感召…… 总之,传统节日也好,“人造节日”也罢,企业借助它们进行商业活动本无可厚非,正如北京家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晨解读道:“营销有虚有实,而消费者的家居消费需求也是多层次的,除了打折,还有设计、定制等多重期待,因此营销不应该仅仅是价格上的回馈,这种制造机会创造出来的营销节日,摆脱了无意义的概念,也确实给消费者精神上的满足,体现了家居产品的设计内涵、耐用品质、售后保障等全链条价值,值得提倡。” 但笔者只是希望包括家居企业在内的所有中国企业家们,在创造节日的时候,不要只是以营销为目的,适当地考虑一下身上的那份责任,也许,当你摒弃一些商业思维的时候,反而会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一步步地向你靠近,见证企业为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人类的生活做出的每一份贡献,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情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