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悬着的心,硬是被锯成了两半。
胶著的2014年,中国建陶产业“前喜后忧”的形势转化得相当突然,就像一把利锯,刚奔出去就被拉了回来。在3.15后,业内大多数企业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有些企业甚至增长了50%,更有些企业卯足了劲,准备从规模上再次腾飞。
然而,5.1刚过,停窑、裁员和欠款等就开始成为业内热论的话题,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事。据全国产能调查数据显示,至2014年岁末,国内生产线已达到3500多条,总产能140亿平方米,而实质产量却只有100亿平方米左右。
顾客去哪儿了?2014年瓷砖总销量并未减少,但终端建材市场的客流却越来越少。除了周末和节假日之外的大部分时间,往往是只见店员不见客,渠道碎片化的趋势把顾客在进入建材市场之前就劫走了。
2014年行业协会改革也是毁誉参半。在去年成立中陶公司之后,中国建陶协会的改革又进了一步。今年又成立了“中国陶瓷产业发展基金会”,为建陶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搭建了一个公益平台,但是年末的协会换届选举却又十分老套地走了一回过场,让人感到乏味。看来协会改革之路还很漫长。为了各自利益恶斗十几年的行业两大协会,今年终于走到了一起,联合成立新的展览公司,并举办了首届陶瓷产品展,目标直指博罗尼亚的CERSAIE展。但要攀越的山还很高,除了毅力之外,还需要心诚。
究其实质,产能与销量、产品与需求、企业与政府长期得不到匹配,是造成建陶行业当前困境的主要原因。这三种关系之间的“拉锯战”一直存在,并在市场需求持续乏力的境况下直抵极限。
先苦后甜为甘,而先甜后苦的2014年却让人不是滋味。经过了一番折腾的建陶同仁对即将来临的2015年的期待肯定是“谨慎不乐观”的。
新年伊始,史上最长的“休窑期”将会持续两个月以上。接下来的行业势态发展,却不能仅仅停留在年度之内,因为中国建陶行业所面临的形势环境已然发生了质的变化。
新环境
在刚结束的北京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作为中国经济重要板块之一的建陶产业,在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面临着“新常态”、“新环境”下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下行,增速趋缓。受全球经济的影响,自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了下行的通道,GDP增速由过去的“七上八下”向6%-7%过渡,未来十到二十年内极有可能会下降至6%,甚至更低。而建陶产业在一路高歌猛进跨越百亿产能之后,正面临着产能过剩的极度挑战。三十年来行业简单的产能扩张、转移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行业亟需调整发展路径和经营模式,适应宏观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楼市降温,陶市冷清。随着宏观经济的放缓,房地产市场首当其冲,由过去的炙手可热向温和平缓转变。自2014年以来,全国各大城市房地产成交量、成交价均无大的增长,反而在部分城市出现了小幅回落,由此导致与之唇齿相依的建陶产业步履艰难。无论是未来中国经济主推的城镇化还是新农村建设,都难有机会再现过去十年的奇迹。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高峰已过,建陶产业逐浪的高潮同样不再,2014年以来随着楼市的降温建陶市场出现大面积下滑即是最好的证明。
依法治国,影响陶业。过去,我们也曾讲环保治理,但更多时候把它当作发展中必然出现的问题。然而,2014年佛山、肇庆等产区的整治令,使企业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环保危机。过去,我们也曾经重视劳动安全管理,但新环境下对劳动者安全健康的保护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政府的监管严了、员工的要求高了、处罚的措施重了,稍有不慎,企业将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过去,我们也曾讲守法经营,照章纳税,但多地企业却享受着人治的土地、税收等政策红利,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企业经营必将更加阳光、透明,依法纳税无疑将增加企业的各项负担。
政府干预,陶企艰难。时移势易。曾几何时,政府部门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建陶产业,随着GDP考核指标的退出,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更加明显,如一些产区“一刀切”地强制推广天然气,企业承受不了高成本只能远走他乡或退出行业;曾几何时,腐败横行,居民收入两极分化,各地大建高档楼堂馆所,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众多工程项目被叫住停,众多政府消费被限制,高端消费市场掉头直下,对原有的市场结构形成大的冲击。随着政府部门一系列忽冷忽热、忽左忽右干预手段的实施,陶企经营环境愈加艰难与窘迫。更有可能,国家有关部门针对建陶产业制定准入门槛、限制出口,鼓励企业到国外设厂等政策,将会改变行业的发展态势。
新征程
【关注微信公众号“九正陶瓷网”;关注有惊喜,扫码阅读《祝贺成都九正科技挂牌上市成功!》的精彩内容!九正陶瓷网交流群:8012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