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包括红木产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也呈现出不同的“新常态”。红木市场的新常态大致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黄花梨、紫檀、红酸枝等有历史传承而且价格昂贵的高端材质渐少,一些价格适中或低廉的新材料大量涌现,出现材料分化和新老交替,传统的黄紫红有历史传承得到普遍认可,新材料还要经受较长时间的考验。二,在不少起步早的实力企业坚持明、清传统款式之时,一些新兴企业和年轻老板开始致力于开发“新中式”,在用材和款式分化的基础上,消费群体也开始细分,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身份、爱好的消费者,根据各自消费能力和审美取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家具类型和红木品牌。三,市场分化日趋严重,以前“做出来就能卖”的红木热市已经冷却,在红木“礼品消费”大幅减少、“买涨不买跌”观望心理作用下,市场出现“二八现象”,不少企业不卖货、撤店、减产,甚至濒临倒闭。四,传统门店老旧单一的推销模式面临挑战,红木行业亟待“营销创新”。
除了与大环境有关外,跟行业自身积累的问题也密不可分:行业规模发展太快,萝卜快了不洗泥,许多人员和资本带着逐利目的涌入红木产业链,不深耕细作,只图短平快营利,导致泥沙俱下,从整体质量来看,还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消费需要。但从总量来看,已超出了目前市场相对购买需要。在宁缺勿滥和持币观望心理下,大量质量平平或低劣的家具显得相对过剩。业内缺乏设计创新,对明清传统家具的模仿参差不齐,有水平负责任的企业仿明清家具仿得到位,出神入化,做出了好产品;只图尽快赚钱的企业看图说话甚至照猫画虎,家具质量低劣,最初几年打着“红木”概念旗号易于销售,但随着消费者水平提高,这些产品只能迎合外行,渐渐被内行抛弃。但这些不良产品在低价倾销的同时,影响人们对好产品的认知,客观上也拉低了优秀产品的价格。
传统门店营销仍是红木家具的主要销售业态,但在目前“眼球经济”时代,企业在产品质量上深耕细作前提下,有必要通过一些吸引眼球的活动、事件,不断制造让自己产品“脱颖而出”的现场,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欣赏和购买。而尝试场馆体验式营销,活动、事件营销,乃至“互联网+”模式,在当前市况下有着积极的意义。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九正家具网”;可查看热门文章《太便宜的家具为啥不能买?》想与同行交流可加入九正家具群:23343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