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3日举行的2015物联网暨智能家居全球高峰论坛上,包括ZigBee联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obin Richardson等在内的多位物联网行业大咖一致认为,中国的智能家居产业虽然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整体发展水平已经逐渐进入世界前列。
这一看法值得奋斗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每一个中国人欣喜,毕竟在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后,我们赶上了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成为对未来更具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的弄潮儿。也的确正如很多人所认识的一样,近年来中国智能家居发展异常迅猛,从产品落地到技术应用几乎都相当使人振奋。
与国外较为重视一些智能单品不同,尽管国内的智能家居离真正普及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市面上相关的硬件产品已经十分丰富,从基础的开关、插座,到不可缺少的灯泡、门锁,再到更高追求的音响、家电,几乎可以覆盖一般家庭的每个角落,种类之多“渐欲迷人眼”。
在技术应用方面,无线通信技术是智能家居发展的主流,已经成为国内智能家居企业的共识,但在国外有线技术仍然占智能家居行业半壁江山,家庭应用上相对比较麻烦。今年10月底的俄罗斯HI-TECH Building展会,聚集了来自比利时、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200多家企业,而他们所带去的智能家居产品大多就是基于有线技术设计的。
智能家居最终是要为大众家庭所用,为用户打造安全、舒适、高效的生活环境,国内产品的不断丰富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然而,从布局角度来看,国内的方式实际上很难称得上领先国外,这点尤其反映在创新方面。
汤森路透知识产权研究中心(ThomsonReuter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cience,简称“汤森路透”)去年6月,对美国专利商标局自2000年以来收到的关于家庭自动化方面的专利申请,进行了盘点整理。结果发现,三星在过去14年中提交了将近150项相关专利,位居第一位。而当时,三星在智能家居领域涉水并不深,基本停留在3C产品智能化层面,概念远多大于实际应用。
相似的还有苹果等公司。苹果在去年6月初举行的WWDC2014上推出了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但这个平台并不是什么硬件,只是系统自带的一个程序应用。说简单点,苹果并没有智能家居产品亮相。不过,即便如此,在WWDC2014前后,苹果却有十多项相关发明专利被曝光。同样说得简单一些,在智能家居领域,苹果已经开始悄然进行布局。
尽管相关的智能家居产品不够成熟,但国外企业特别是知名企业显然更倾向于以专利布局,从而实现厚积薄发。相反,在智能家居领域干得热火朝天的不少国内企业一直在用产品铺路,相关的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数量少得令人汗颜。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的相关信息不难发现,目前国内专利最多的智能家居企业是领先的系统品牌厂商物联传感,物联传感在过去几年中陆续提交了智能家居相关的数百项专利,国内“无同行能出其右”。不过即便是最多,物联传感目前也只获得了31项发明授权,而更令人尴尬的是,这个数字已超过数十家业内较为知名企业的总和,不少在展会或业内平时声音颇为响亮的公司实际发明专利甚至还未实现零的突破。
当然,很多人也许不明白,智能家居只要有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就行了,为何一定要强调专利呢?没有专利难道就不能打造好的产品吗?答案显然是没有专利也能打造产品,但路会更难走,如今逐渐转向智能家居行业的小米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凭借良好的发展大环境、全新的互联网营销方式以及高性价比的产品,小米短短三四年就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并取得了无数个第一。然而,第一的位子可能还没有捂热,今年就被灰头土脸地赶了下来。
小米式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创新。事实上,作为一家年轻的科技公司,小米的发明公布并不算少,但直到今天它的发明授权却屈指可数。据了解,之所以一开始在印度被爱立信起诉以及迟迟没有打入美国手机市场,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专利,并且已经成为小米前进的掣肘。
强调产品本身是应该的,但一味地搞“生产”而忽略专利技术,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这种近乎冒进的结果可能是产品快速落地,获得眼前的利益,但小米的现况警示我们,没有专利只能是“现在路好走,未来脚难抬”。可令人遗憾的是,眼下的中国智能家居可能已经走上了“转专利”的冒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