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家居 兰荣)随着近几年全球智能家居行业的迅猛发展,国内智能家居行业也日渐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新热点。作为新兴行业,国内智能家居行业不仅面临着与国际一流企业竞争的压力,更面临着国内市场培育及消费者教育的双重现实压力。
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智能家居行业如何满足尚需激发并将跳跃式增长的消费需求?在整体市场“内部热,外部冷”的形势下,智能家居行业如何工匠精神,塑造“新国货”?新浪家居“为新国货担当”第二期特邀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智慧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智享乐居CEO梅晓春来聊聊中国智能家居业的“新国货”时代。
智能家居行业需回归消费本质
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403.40亿元,同比增长41%,预计到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300亿元,未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8%左右。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整个行业将步入快速拓展期。
“内部热,外部冷”是当前国内智能家居行业的现实写照,1300亿元市场蛋糕,造就了一大国内批智能家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业内更是玩的不亦乐乎。然而,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智能家居仍是遥远又模糊的概念。有鉴于此,梅晓春提出,智能家居从概念提出到最终产品的落地,仍处于生命周期中走上坡路阶段。真正的智能家居,应该是能够为生活带来便捷和享受的新型生活方式。而智能家居真正落地,实现其应有作用和价值,还尚需时日。
当前,智能家居领域是从系统、平台和生态的角度构筑智能家居基本体系,再从互联互通的角度去建立标准,最后下沉到大数据在行业内的应用。但最重要,且唯一没有涉及到的是消费者需求。梅晓春分析指出,随着社会发展,消费者需求第一是品质生活,第二是刚性需求,比如健康,家庭安全,养老,儿童成长等。但现在产品端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没有真正回归消费市场的本质,这是造成“内部热,外部冷”的根本原因。此外,目前业内还没有比较理想的智能家居模型,业内专业人士都接触不到,更别提设计师及普通民众,这也是制约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智能家居业“新国货”需从品质入手
智能家居概念传入中国已有近三十年的时间,国内的一些厂商也于2003年左右进入智能家居行业,并且陆续有一些智能家居系统推向市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及品质消费需求的提高,越来越多民众开始接纳并逐步使用智能家居产品,但不容忽视的是,与其他消费品一样,消费者(尤其是中高端消费人群)在选择智能家居产品时,首选仍是国外品牌,而不是国内品牌。
是国内智能家居行业比国外落后,亦或是消费思维定式导致消费者乐于选择国外品牌?梅晓春认为,现在互联网技术已经很成熟,国内技术水准已经和国外相差不大,从全球而言,中国基础端并不差。而真正的差距,是在于产品理念的认同,没有将产品理念融入到整个生产销售及服务环节,尚未跳出传统价格竞争的范畴。只有将个性化,体验感,互动性等细节层面追求极致,做到最好,智能家居业的”新国货“才能真正被消费者接纳和喜爱。
当“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不是简单的从产量和价格上提升,而是要从品质入手。目前,海尔、美的、格力等家电企业都在推出高端家电品牌,卡萨地、凡帝罗也在以高品质进军市场,可以说国内企业完全可以做到以品质取胜。梅晓春同样认为,现在中国的家电行业,包括智能硬件领域,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企业应顺应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升产品品质,在消费端形成稳定良好的中高端形象,最终获得市场和品牌的双赢。
以“工匠精神“推动智能家居业发展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其精髓和核心都直指“工匠精神“。中国智能家居行业作为后起之秀,想要获得成长和长远发展,”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工匠精神是整个智能家居,家电,智能硬件领域的灵魂。“梅晓春介绍,工匠精神是对产品品质的保障,为消费者提供极致体验和感受核心所在,它借助产品与消费者“沟通”,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也赋予了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随着智能家居行业的未来发展,针对消费者刚性需求的产品会越来越多,而真正能够解决消费者提升生活品质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从企业端来讲,更离开不开“工匠精神”。
“智能家居行业未来的前景,是看好并值得期待的。”梅晓春指出,智能家居的产品,其实就是传统的硬件产品加上联网,联网之后进行资源整合。如何整合并利用社会资源配套到智能家居的硬件产品当中,这个需要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点状的系统呈现之后,面状的才有意义,面状的应用完成之后,谈标准才有意义。现阶段,国内智能家居行业可能缺的不是标准,而是真正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产品,而高品质的产品产生更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