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地地形及埤塘文化为发想的艺术展演空间
国际上有许多艺术形式已经藉由影像、声音、气味或是VR等方式进行,是属于动态及互动式的型态,『美术馆也不只是美术馆』而是可以充满趣味性、教育性、文化性及互动性质的场域。 序 ( 引言 ) 以桃园地形及埤塘文化为发想,尊重在地文化及历史,改造及活化社区,期望用快乐学习的方式,让市民能以更轻松的方式了解艺术及文化,进而学习及欣赏。 透过新世代的设计概念,经由缆车的设置,连结空间,企图用不同的视野,打破一般大众对美术馆的映象,用享乐主义为主轴,让桃园市立美术馆成为『大地的画布』。 透过广场及未来缆车的串连,让地景公园、社区和主馆之间产生了关连性,美术馆不再只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都市空间 基地系位于高速铁路桃园车站特定区,邻近高铁桃园站、机场捷运A18及A19站,公众运输相当便捷,为桃园市重点发展地区,蓝带与绿带相互串连,整体环境优良;未来将结合商业、艺文、休闲活动,打造城市空间新亮点。 1.航空城愿景馆 2.桃园市立大园国际高级中学 3.华泰名品城 4.高铁桃园站 5.台湾高铁探索馆 6.桃园市立青埔国民中学 7.桃园市中坜区青埔国民小学 8.冠德购物中心 9.桃园国际棒球场 设计概念 埤塘地景风貌 以桃园旧地图上的埤塘轮廓作为元素,运用在美术馆的设计中,包括建筑量体、空间造型、景观 试图将桃园埤塘的空间经验及意象,反映在空间当中。此外在建筑上部以天空的概念呈现,反射地面的埤塘及水文。 台地形体发展 建筑物的基座以桃园台地地形作为出发点,藉由台地水脉分流的概念,流经台地地形至广场聚集,主流动线透过桥的连接流泄到青塘园,支流则转化为地景材料的分界或是公园小径。 桃园台地埤塘示意图 基地范围 台地切割 地景水文 埤塘光点 水滴缆车 缆车的造型为水滴状,透过缆车路线行经所有空间,象征着水的流动,也象征着艺术汇流入主场馆。 水滴缆车x带您认识桃园的装置艺术 缆车除了作为运输工具,更是导览青塘园、土地公庙、老街溪、美术馆...等桃园重要文化的装置艺术。 1.艺术教育园地 2.青塘园游客中心 3.青塘园 4.地景公园 5.土地公庙 6.老街溪河堤步道 7.瑞士社区 8.美术馆 ( 演艺中心 ) 高点视角的公共性 缆车提供市民一个高角度观看埤塘的视角,过程中市民也会看到美术馆与桃园埤塘的意象关联。 艺术园区串联 缆车的动线由青塘园开始,横跨美术馆本体,再连接到瑞士社区以及老街溪,将三块区域视为一个整体的艺术园区来串联。 地景公园 - 缆车 透过广场及未来缆车的串连,让地景公园、社区和主馆之间产生了关连性,美术馆不再只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空桥 --- 让桥不再只是桥 空桥连接着2块基地上的场馆以及空间,延续地形等高线的概念呈现出水流相连的感觉,青塘园这一端的空桥底下,设置了景观餐厅以及文创商品区。 2F部分则设定为实验剧场,可以举办发表会,或是互动式的活动表演,让亲子们可以在此紧密的连结感情,也提供给艺文团体一个适切的表演空间。 大厅 - 服务区 - 常设展区 阶梯造型是以台地的等高线做为发想,沿着波浪状的阶梯登上主场馆的2F,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偌大且挑高的大厅,这是主要空间的入口。这里设置了接待柜台、售票处、寄物区及常设展区,可让市民免费且自由的在内部观赏展览品。 大厅 - 服务区 - 常设展区 阶梯造型是以台地的等高线做为发想,沿着波浪状的阶梯登上主场馆的2F,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偌大且挑高的大厅,这是主要空间的入口。这里设置了接待柜台、售票处、寄物区及常设展区,可让市民免费且自由的在内部观赏展览品。 梯厅区 特展区 - 景观餐厅 顶层设置为景观餐厅,将景观延伸至屋顶,带有地景的延续性,另设置了太阳能光电板,供给主场馆的用电需求。 艺术创作者与市民交流的学习场所 可定期或不定期配合季节及主题举办创意市集,藉由小金额的买卖,让民众与艺术创作者能够有最直接的接触,增加互动,拉近艺术与民众的距离,从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能举办慈善公益性质的园游会,为社会付出贡献。 创新视野的导览方式 缆车路线以主场馆为起点,绕行整个青塘园,可以饱览青塘园的美丽风光,行至对面基地,穿越了瑞士社区,与社区进行了互动,最后沿着老街溪绕行一圈,整个基地美丽景致尽收眼底,达到以公共建设改造社区、连结社区的重要目的。 千塘之星 桃园有「千塘之乡」美名,我们将美术馆的上部,以『星空』的概念呈现,夜晚照射出属于桃园特有的埤塘及地景风貌.
空间/造型/量化 计画主持人:黄建华(黄巢设计团队) 建筑师 : 戴小芹、沈伯卿、张涵玮、陈鸿益 室内设计:黄巢设计工务店黄建伟 结构设计:富田构造设计事务所冨田匡俊 景观设计:株式会社象设计集团台湾分所负责人北条建志 参与人员:黄森庠、陈彦均、陈冠宇、祁慧敏、林佳仪、李思颖、黄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