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四川家具  软体家具  2015家具  明珠  办公家具  家具品牌  家具  涂料无味才安全  红木家具  四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转移 » 正文

200家石企涌入水头石材市场开创繁荣新局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6  来源:</em>九正建材网<span id=&q  浏览次数:245
核心提示:<strong>【九正建材网】</strong> 上海,拆!天津,拆!成都,拆……去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的环保风暴刮到石材业,“拆”几乎成了很多城市石材业的关键词。一纸迁移令下,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的石材大军,几乎人仰马翻。在冷静下来寻找出路时,以石材产业为支柱型产业的南安水头和广东云浮,成了

上海,拆!天津,拆!成都,拆……去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的环保风暴刮到石材业,“拆”几乎成了很多城市石材业的关键词。一纸迁移令下,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的石材大军,几乎人仰马翻。在冷静下来寻找出路时,以石材产业为支柱型产业的南安水头和广东云浮,成了这一大片“迁徙”大军的目标栖息地。

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年底至今,有200家以上的石企从京津冀沪等地涌入水头。一瞬间,石材总部基地水头,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市场繁荣:新成信国际石材中心重新开业,福山工业区溪石三期启动,中闽石材商城大理石专区商户集中入驻,鹏翔石材城三期火爆招商……各个大板市场迫不及待开门纳客。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波迁徙潮在为本土石材产业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巩固水头世界石材产业集散中心的地位。

“到水头去”

近日,海西石材城内,瑞轶石业总经理朱胜楠接待了一个来自温州的客户。用了不到10分钟时间,朱胜楠便拿下了订单。尽管这只是一个几万元的小单,但对于初来乍到的朱胜楠来说,这是瑞轶在水头找到自己节奏的一个信号。“相比较上海来说,水头的石材产业更为集中,品种也更多,生意更好做。”朱胜楠说。

瑞轶石业是去年以来入驻水头的大批石材企业中,过渡得比较顺利的企业之一。2011年,朱胜楠在上海成立石材企业。几年前,凭借着对矿山资源的把控和特色品种的培育,瑞轶在上海石材业小有名气。

不过,在朱胜楠看来,瑞轶离开上海迁入水头,并不完全是因为上海石材市场的强制迁移因素。“到水头去,是之前就有的想法,只不过刚好踩在市场拆迁的点上。”她说。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10月份,瑞轶完成了从上海到水头的闪转腾挪,包括粗加工、二次加工也全部在水头完成。不过,在上海,朱胜楠仍然保留着销售的业务。“上海毕竟是国际大都市,一些别墅、高端酒店的需求量依然很大。”

比朱胜楠晚一批到水头的,还有杰俊实业的梁叶。梁叶是成都人,在她的老家四川,也有一大批石材市场正在关停,包括她跟人合作的一个加工厂,也在这一波市场整顿中被关停。今年3月份,杰俊在上海的加工厂就被拆了。4月份,她来到水头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市场。尽管人生地不熟,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让她对水头充满信心。

和梁叶抱有相同想法的还有很多。也正是这批石材人,给今年以来的水头石材带来了繁荣。在梁叶的微信群里,有一个叫“上海帮混水头”的微信群,里面的71个群友,都是在这一波市场整顿潮中来到水头的石材人。

“这边商业氛围轻松”

为什么是水头?“水头是中国最好的石材交易中心,最大的石材集散基地,在这里可以把石材生意做到全世界,市场比上海大很多。”在朱胜楠看来,在国内其他地方的石材市场都还需要一个成熟期,而水头早已是成熟的市场,不仅加工配套齐全、市场集中、秩序良好、交易模式相对健康,而且离上海也不远,即使搬离上海对以前的业务影响也不会很大。

对于新环境,朱胜楠表示很适应。她说,水头的经商环境很包容,外地企业要融入这边的产业其实不难,同行之间的竞争也都比较良性。

尽管去年决定搬迁是无奈之举,但既来之则安之,来到水头之后的朱胜楠开始了对新市场的布局,从东星大板市场,到海西石材城,再到华辉精品市场,每一步都经过精心考量。朱胜楠告诉记者,来到水头后,公司增加了很多新客户,大大超出了她的预期。这也是她在不到一年时间就快速发展起三个驻点的一大原因。

梁叶在到水头前,也曾考察过江苏南通、如皋等多个城市,不过最终她还是选择落脚水头,因为这是一个石材集散基地,能够满足企业走批发市场的路线。而以目前的市场来看,也的确没让梁叶失望。

“水头的商业氛围让人觉得很轻松,这边都是现金发货,交易氛围很好。”在梁叶看来,在水头做生意钱来得更顺利些,这种生意模式让已经习惯了上海交款节奏的梁叶深感惊喜。

大多数外来石材企业对于水头的观感和朱胜楠、梁叶不谋而合。除了环境优势外,水头石材产业的有序规划,以及由此带来的稳定也是他们渴望的。石材机械品牌企业巨邦机械总经理蔡建华就分析,水头的最大优势在于,这边产业够集中,政府也出台政策引导扶持,产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市场突然一片红火”

“当然是繁荣!”对于这一局面给水头带来的改变,梁叶回答道。“这200多家企业,刨去那些拥有自主产能的,每年能给水头带来可观的加工量。以加工厂为例,如果租一年的车间要400万元,那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事实证明,梁叶所言非虚。业内人士透露,近两年,本土石材加工企业有超过半数都是亏的。“一个工厂里面4台排锯,动的几乎不到两台。这两年来随着外来企业的增多,源源不断涌入的订单,至少可以让这些加工企业在未来3年时间内,机器都保持运转。”上述业内人士说。

此外,企业的涌入也将进一步加速市场的繁荣。记者获悉,此前两年一些大板市场架子费下滑到每个七八十元,今年又涨到200多元了。

南安石材外经贸协会执行会长、锦瀚石材董事、总经理李海军表示,这波企业迁入浪潮给本土石材产业带来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这对于水头来说是一件好事,能够带动产业的进步。

不过,红火的市场下冷思考的也大有人在。“短暂时期内市场是一片红火,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未必。”鹏翔石材城总经理姚昌贵介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外地商户入驻水头对本地商户具有一定的冲击,在原本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随着商户数量的暴增,市场竞争会不断加剧。

“外来和尚会念经”

面对着不同的环境和业态,要将一个企业在很快的时间内完成闪转腾挪并非易事。更多人担心,这些外来的“和尚”,到水头了还会“念经”吗?

朱胜楠说,在水头要生存,企业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我们的矿山资源,有独家品种,这让我们抱有原先的竞争力。”朱胜楠透露,目前,瑞轶尽管搬到水头,但一些工程的订单也还在接,一点都没受影响。

杰俊在融入水头市场氛围的同时,也在适应本土的生产加工。梁叶解释说,相较上海,水头在加工配备上还不够齐全。“很多加工厂都只做一个项目,切了平板要做线条就得再换一个厂,这个是我们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与本土企业合作不失为一种融入的捷径。弘一石业董事长王星华表示,当前弘一正力邀来自全国各地的石企合作,希望利用企业的实体和矿山资源,对接回流企业手中的工程订单,共享市场。

“要适应水头,这些企业要在产品质量和新技术的运用上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一些石材新科技的运用上,需要升级。”李海军建议。

《天下石》杂志主编李妙连则认为,环保是外来企业进入水头必须过的一道坎儿。“外来企业进入水头,是因为本地的石材产业根基深,规划长远,但在环保方面,南安的力度一点也不比其他地方松,这也是企业最需要接地气的一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四川省家具制造业协会《章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蜀ICP备15000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