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红木产业“幕后三雄”中的“干燥大王”,在攻克红木干燥处理技术难关的科研路上跋涉15年,成绩斐然;他在全国率先研制推出红木干燥注蜡机、真空注蜡脱蜡一体机、太阳能干燥设备等,智慧超然;他制定的红木干燥设备产品、工艺标准已经上报职能部门,中国林科院有关领导鼓励说,希望在企业标准的基础上提升为国家行业标准,肩负重任。

王贵富(前排右二)向来企业参观考察的专家学者汇报太阳能干燥设备工作原理引领专业潮流,小人物成为前沿科技带头人;敢为天下先,民企干了攻坚行业领域技术顽症的大事。为此,2012年8月20日,木材注蜡工艺与设备专家论证会业界瞩目;2014年5月25日,首届木材干燥与热改性处理培训开历史先河;2015年5月30日,首届中国红木加工及处理技术高峰论坛开幕……一次次国家权威机构把舵,一场场顶级专家学者云集的峰会文献,见证红木干燥技术进步的一个个历史进程。潍坊富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贵富,一面致力于红木干燥处理技术设备研究的旗帜,举民营企业家社会担当之力,7项专利技术成果一路闯关克难,为珍稀红木优化利用创新科技,为中国红木古典家具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王贵富创建新品牌源顺达作为世界性难题,王贵富坦言,红木干燥、稳定处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把控过程。干缩湿胀是木材的特性,要想达到其绝对稳定性只是一种理想追求。从理论上讲,木材经过几年几十年的自然干燥使用效果最好,木材干燥技术设备是伴随大规模工业生产出现的“应急”手段。而利用干燥设备,有效掌握干燥工艺,通过技术处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木材含水率,将木材伸缩制衡在适当的范围之内,则是研究者努力实现的目标方向。富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从市场需求出发,致力于木材节能加工、装备开发、工艺设计及调试服务能力的综合提高。

王贵富向专家展示富顺成果有人质疑,干燥处理后的木材是否会损失香味?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气味是物理性的,任何形式的高温对气味都会有影响。再者,既追求木性稳定无缝对接,又要保持不伤气味不变色状态的恒定,这从木性原理解读是不成立的,必须用审慎、冷静的态度来不断提升木材的干燥处理技术手段,而不是想当然的以口号取代科学。想当年事业起步之艰难,一言难尽。先期4年时间100万元的资金投入,无数次设计修改设备图纸,分析南北气候差异,反复调试部件功能。为把控干燥效果,寒冬观察木材收缩状态,炎暑放洗澡房、脸盆浸泡观察湿度。钱花光了,无奈求人讨要几块红木继续干燥试验。40至45度干燥后,显微镜下观察注蜡是否会渗出;干燥后的红木横、竖切面分别粘合检验附着力,5公斤重板材胶合后从两米高处垂落丝毫不影响粘接效果。随之,针对不同红木树种、厚度、含水率等差异开发的系列干燥工艺设备逐一面世,王贵富倍感欣慰。

干燥大王见到辅料大王欣喜若狂,王贵富(左)即兴挥毫题写幕后三雄。然而,“花黄金价格研制,结果只卖得个白菜价钱”。面对市场上跟风出现的同类产品,作为多年殚精竭虑和巨资投入的研发者,王贵富只有苦笑。万般无奈间,“经常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也成了富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红木干燥设备传播影响力最大的广告语。“商人见钱就赚,生意人赚该赚的钱,企业家注重社会责任感。我身为一个算不上优秀的企业家,搞技术研究没向国家要一分钱,组织一次学术论坛企业半年的收入就花光了。但想到自己的付出能给红木家具企业节省生产成本、能使珍稀木材得到充分利用、能对产业经济发展尽一份力量,心理也就平衡了,来世一遭总算没白活吧。”言罢平时并不贪杯的王贵富,一口喝干了满杯的啤酒。

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参观王贵富投资的又一品牌产品尽管在社会上头顶经营管理者的头衔,但富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贵富,骨子里确是一个学者型的痴迷“呆客”,缺乏经营销售赚钱的“韬略”,到头来卖出去的设备利润周而复始再投入到科学研究上,致使研发资金往往捉襟见肘,但从未阻止其干燥设备升级换代的步伐。富顺公司这般执著的事业激情,堪称民营科技典范。专注一心沉浸于探索和研究红木干燥技术设备的“苦行僧”理想执念,坚韧的举旗者王贵富,唯有前行。 (韩云飞/文 方刚/摄影)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红木内参”微信公众号)
(来源:微信红木内参)